查看原文
其他

军委震怒的971空情事件 中国军队设伏 集火射击UFO

2016-07-03 麦田怪圈

首先感谢@桃升天堂把这段经历分享出来,


【目击】网友三次目睹不明飞行物 军委曾下令作战


让我了解到这个事件,所以才会去查找相关的报道,好像这种情况一般都称之为不明空情,这次事件也不例外,叫"971空情 "
下面是我在新浪博客里找到的另外一个视角下的“971事件”
1997年,对于国家和空军部队都是不平凡的一年。香港回归,举国上下从年初开始倒计时,等待回归的日子早一天到来。
元旦刚过不久,中国的天空多了一个不速之客,时常出现在北方雷达部队的荧光屏上,成为中国空军有史以来最为困惑的一个事件。
1月上旬的一天早上,新疆北部发现一批不明空情,以每小时280~300公里的速度由西向东运动,高度4500~ 6000米。

按异常空情处置程序,兰州军区空军起飞作战值班飞机拦截查证,没有发现目标。当日下午16时许,不明空情进入北京军区空军防空区域,毕克齐和张家口机场作战值班飞机分别起飞拦截查证均没发现目标。
此时地空导弹部队已进入一等战斗状态,雷达发现目标,但按异常空情处置原则没有查明情况前不首先使用地空导弹部队射击。19时许,目标进入沈阳军区空军防空区域,值班飞机起飞拦截仍然没有发现目标,21时左右,目标经大连至黄海上空消失。


此次异常空情的特点是:速度小,航线比较平直,雷达信号稳定但不规则,很像直升机的飞行参数和信号特征。但多架飞机升空查证均没有发现目标,可以排除直升机的可能。
第二天上午,空情再次出现。首次发现位置在呼和浩特北部,由西向东经山海关后消失,同样查证没有发现目标。
后来连续出现多次,主要在呼和浩特西北部中蒙边界地区发现,经张北或张家口以南向东运动,每次航线不同,逐渐向南偏离,过山海关后消失。
奇怪的是,每次雷达都能发现,但航空兵和地面部队各种高倍率光学仪器都无法发现目标。
这一空情,在1997年的1、2月间频繁出现,3月份后逐渐减少。空军为此采取了多种查证手段均没有结果。
作为担负国土防空任务的空军,不能及时查明异常空情,给国家领空和首都空中安全带来威胁和隐患,这给空军部队带来很大压力,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士兵无不深感不安和焦虑。
为尽快查明真相,空军把它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任务代号为“971”,调动一切力量,采取各种手段,全力以赴查明空情。
目标每隔几天就会出现,有时连续出现,因目视和光学仪器都无法发现,先后多次升空电子侦察机、直升机携带各种侦察和电子探测设备进行搜索,都没有获得有价值数据。


不久,空军在北空第二招待所组织军内外相关部门、科研机构的专家,对目标性质进行分析研究。
我参会听了专家们的分析,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可能是由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透明气球携带着微型电子侦察或干扰装置。专家带来了几个这种材料制成的气球实物给大家做了介绍,30公分长的气球充气后直径可达3米以上,无色透明,非常薄,强度却很高,可以携带几公斤的物体升到几千米的高度随高空风飘移。
我不认同这种意见,理由有三:一是如果是气球悬挂微型装置, 4500~6000米高度正是大气对流层的中层,气流状况比较稳定,最大流速不会超过每秒30米(12级台风的风速是每秒32.5米),不可能达到每秒80米的运动速度,只有在对流层的上层6000米以上才可能出现风速等于或大于30米/秒的强风,即所谓的“急流带”。作为导弹部队的参谋,常组织部队用气球携带角反射器进行雷达跟踪训练,对高空气流情况是清楚的。二是从每次出现的航线看,基本都是从外蒙古方向入境后先向东南运动一段距离后再改向东由张北至北京之间朝山海关方向运动,这样的航线不符合高空风的自然运动方向,起码在入境后能比较规则的转弯向东不是高空自然风所为。三是从雷达显示的信号强度看,一个微型金属物体不会有这样好的反射信号,我们制作角反射器时边长最小要60厘米才会有较好的雷达反射信号,这样大的物体在空中,飞行员也不可能一次都没有发现;如果是为侦察用的微型装置,外壳也完全可以用非金属材料制成,尽可能不被对方雷达发现;如果是用来干扰,一个微型装置做到全频段干扰,技术上难度很大。

专家的第二种意见认为,可能是境外地面控制的一种新型电子干扰源。对此我基本认同,但也有个疑问,电子干扰信号通常针对某一频段,空军各型雷达工作在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段的都有,都可以发现信号,信号形状是典型的目标反射信号,这又不大可能。目前已知外军使用的“距离偷引”信号,可以在雷达上产生一个沿距离方向运动的信号,通常只针对制导雷达,还没有发现具有全频段覆盖能力,而从我们获取的各种信号图像和运动规律分析,也不像这种电子干扰信号。
在没有确切证据前只能是分析判断,谁也不敢下结论。但通过这次分析后大家清晰了一个问题:目标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有实体,二是没有实体的电子信号。
现在只要能证明目标是不是实体即可查明真相,最快捷有效的办法就是对目标进行射击。
为此,空军决定用地面防空兵部队对再次出现的目标实施射击。如果是实体,射击后目标会消失,如果目标不能消失就证明是电子干扰信号。


1月下旬,空军命令混成七师高炮三团团指挥所率一个高炮营赴河北省张北地区进行机动设伏,其它地面防空兵部队在原阵地随时做好听令射击准备。接到命令后,我们战勤科人员连夜起草作战文书,向部队下达预先作战号令,调整部署,制定机动作战计划。 混成七师下辖两个高炮团,一个地空导弹团。

该师曾参加抗美援朝、抗美援越,赴广东、进西北、五下福建,多次辗转华北地区,执行国土防空机动作战任务。1950年至1953年,所属高炮团分批参加抗美援朝,历时两年零五个月,参加战斗2010次,击落敌机90架,击伤敌机292架,俘虏飞行员15名

1966年2月,所属一个团随高炮3师入越作战,在越南近11个月,共击落敌机10架,击伤8架,另与兄弟部队共同击落26架,击伤24架.1967年8月,师部率所属两个团及配属的海、陆军高炮营,探照灯营、雷达连等部队组成“中国后勤部队37支队”入越作战。

到1968年9月一年多时间,作战60余次,击落敌机140架,击伤86架,毙俘飞行员28人。

高炮三团位于北京顺义,装备59式100毫米高射炮,系苏联KC-19M2式100毫米高射炮的仿制改进产品。它采用雷达和射击指挥仪自动控制,配用电击发装置,作战半径12公里。可进行全连齐射或全营集火射击,单炮射速每分钟15发,具有延时引信的弹丸单发杀伤半径达50米,用于对付高度在12000米以下的空中目标,也可对地面和水上目标进行射击。





这种武器虽然老旧,但集团部署火力密集、杀伤概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作战准备时间短、反应速度快、便于机动,营或团集火射击可形成大范围空中火力拦阻网。在地空导弹已成为地面防空兵主战兵器的今天,空军保留了少量100毫米高炮部队,主要用于在特殊环境下执行特殊作战任务。

部队接到机动设伏命令后,经过一天准备于第二天夜间机动至张北地区展开部署。
设伏部队由军区空军直接指挥。部队通信保障在常规有线、无线的基础上,增配了野战卫星通信车,同时租用了海事卫星电话,多种手段保证指挥专线畅通。
一切准备就绪,军区空军指挥所增加了张北方向的指挥专席,加强了作战值班。
仿佛是对方察觉了我们的行动,一个星期过去了,毫无动静,异常空情神秘的消失了。
1月末的张北,正是最寒冷的季节。坝上草原寒风刺骨,官兵们白天在阵地上开展战前训练,晚上住在单薄的帐篷里,每天用水都限量供应,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离2月7日春节还有十来天时间,北京城里忙碌的人们可能都已在为春节做着准备。
军区空军指挥所处于加强战备值班状态。
后勤部组织人员前往张北地区慰问设伏部队,为他们送去一批过年用的物资。



我每天在指挥所里坐在指挥自动化平台前,显示器上临时部署的张北部队几个不大的火力圈总是赫然在目。绿色的民航班机和黄色的军航飞机信号安静的移动着,身边几部新开设的红色指挥专线电话机静静的卧在那里,除了前方设伏部队每天定时报战备情况几乎很少响起。
在无边的安静中,我心里却莫名地期待着目标再次出现,期待着指挥平台上张北方向能突然出现红色空情信号……
远在坝上寒风中苦苦守候的设伏官兵们一定比我更焦急地期待着目标早日出现,希望能查明持续已久的异常空情真相。
一切都如往常,平静。整个春节安然无事。



2月18日,春节刚过。
16时05分,军区空军指挥所响起了“一等”战斗准备的电铃声。
各战勤岗位人员快速奔向各自指挥室。
进入指挥岗位后,我在显示器屏幕上一眼就看到位于呼和浩特东偏北、乌兰察布市正西方向一个红色目标信号,批头编号20-01,高度60(公引数,1公引为100米),秒速80,缓慢的向正东方向移动。
目标进入部队一等线,值班指挥员命令部队进入一等战斗状态。

16时30分,各地面防空兵部队已相继发现目标并向指挥所校对目标位置。
张家口机场值班飞机起飞拦截。
高炮三团目标指示雷达发现目标并与军区空军指挥所校对目标,目标位置正确。
17时10分,目标经尚义县以南向张北方向临近。初步判断,很有可能进入高炮三团火力范围。
目标距高炮三团阵地50公里时,我向处长报告:目标很有可能进入高炮三团火力范围,请示净空。
处长直截了当回答:“同意,上报指挥员,请示净空!”
上报参谋随即通过命令专线向指挥员报告:“目标很有可能进入高炮三团火力范围,请示净空。”
扬声器传来军区空军指挥员指示:开始净空。我机不进入高炮三团火力范围,具备条件可以射击。


17时20分,目标到达高炮三团阵地以南30公里处继续向东移动。按航迹判断目标将穿越张家口与张北县之间的207国道上空继续向东运动,不能进入设伏部队火力范围。
就在大家为此遗憾而失望的时候,目标却出乎意外的改变航线向北运动,从正南向高炮三团阵地临近,但航迹有些飘忽不定、忽左忽右,速度也时快时慢,平均秒速只有20~30米。
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上的航迹,“距离标线”放到即时显示状态,随时显示目标到达火力边缘的距离和时间,再次通过指挥专线通知高炮三团指挥所:目标临近,注意测算目标诸元,具备条件可以射击!
17时38分,目标到达阵地以南约15公里处,我盯着显示器,心里想着再有3公里就进入火力范围,今天就看三团了。就在这时,显示器上的目标航迹却转弯向西,5分钟后又向南,在原地做了两个不规则的圆周运动又向东离去。

目标在高炮三团阵地南侧十几公里处徘徊了十多分钟,始终没有进入火力范围。
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一个多月以来,十几次异常空情,都是平直的向一个方向运动,从没有出现过原地转弯徘徊的情况,这让我们十分困惑,百思不得其解。按这样的航迹曲线和运动速度到真的像是空飘物体的运动特征。

18时02分,目标消失。
20分钟后,各部队没有再次发现目标,指挥所和部队恢复三等状态。


此次目标航迹出现前所未有的状态,长时间在火力范围外徘徊,好像知道再向前就会受到火力打击。如果是这样,人为控制侦察装置的可能性就更大,但却无法发现目标实体,拿不到实据,又无缘无故的从雷达上消失,还是一个不解之迷。


半个月后,异常空情再次出现。在北京门头沟地区上空进入导弹十三营火力范围,空军命令用两枚导弹射击。命令下达到部队,导弹已做好接电准备,再次校对目标准备射击时,目标突然消失。
两次射击机会,一次在火力圈外徘徊,一次导弹准备发射前目标消失。是巧合还是我们的一举一动已在对方掌握之中?没有答案。因为自那以后,虽然也偶尔出现,但再没有进入地面防空兵部队火力范围,航空兵仍然无法发现目标。

高炮三团在塞外寒风下设伏两个多月一直没有战机,部队于3月下旬撒离张北返回原阵地。

多年来,空军部队经常处置不同类型的异常空情,每一次都会有个明确的结果,但这一次却是例外,也是空军有史以来从未遇到过的情况。

1997年到现在已整整18年过去了,岁月的流逝却丝毫没有淡化那段深刻记忆,“971”任务也不再是秘密。
回想当年,如果说没有查明这起持续几个月的异常空情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当时空军可用的光学和电子侦察设备比较落后,查证手段单一。可升空的作战值班飞机也主要是“歼-6”、“歼-7、歼-8”,即使是“运-7”、“图-154”等电子侦察机,当时的光学和电子设备技术条件也都有限,这些都是我们的痛处和无奈。

我军历来不是唯武器论者,即使在强大对手面前我们也要有“剑不如人,剑法胜于人”的敢打必胜信心,这是军人必须有的意志和勇气。然而,我们也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海湾战争给我们的启示历历在目,我们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即使日常防空经常处置的异常空情,也将不再仅仅是空飘物、无飞报或擅自闯入、误入的飞行器等有形目标,更多的可能将是高技术电子侦察、干扰等无形目标。因此,空军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和反侦察、反干扰设备的需求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从这个角度看,“971”任务也为空军后来电子侦察装备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者还参加了1994年和1997年由国防科工委组织的对华东、华北地区出现的不明空情的分析工作,他提出的主要意见被采纳,该项目获得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个被称为“东南沿海异常空情事件”,是九十年代以后,中美军事对抗中大事件之一,官方没有正式的正面报道过,网上消息大致勾勒出了这次事件的经过。可以说我军现在铺天盖地搞“复杂电磁条件下的对抗”演练,就是从这个事件起步的。
1997年华北地区出现的不明空情……
这个事情似乎没有透露,而且时间和地点比90年代初的华东地区更敏感。
即所谓的971空情事件,与94类似,在华北北部(逼近首都了),因此军委震怒,导弹营、高炮营都出动去拦截了,战机在地面雷达引导下到达目标坐标……结果也是与94那次一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